新闻详情
富力中学2021年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信息 发布时间: 2021-11-01

富力中学2021年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为加强推动《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宣传力度,进一步防范和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切实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努力把校园打造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我校深入开展防范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现总结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认真学习《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防范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深入开展防范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李伟

副组长:梁洪顺 李玉胜 冯仲蕾

成员:刘书达 姚国强 王萍 李尚原 石学明 王从华 郭美丽 于增强 何欣 刘子静 各班班主任 校级家委会成员

工作中,大家各负其责,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负总责;副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审,治理过程督促德育处、班主任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家委会委员宣传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知识,确保学生安全无事故。

三、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开展教育,加强预防。学校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C区4楼心理中心)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各班班主任、级主任)或校园欺凌治理(德育处)的电话号码,并明确班主任、级主任、德育处负责人。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校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对学生进行了《对校园欺凌说“不”》的教育,同学们认清了校园欺凌的本质,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的,懂得了面对欺凌,最应该勇敢站出来大声说“不”的道理,

2.学校集中对学生开展了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了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治教育。我校特别邀请到津门湖街派出所的警官为学生进行防校园欺凌的讲座。警官告诉学生:第一,不要忍气吞声。如果你受到了同学的欺凌,或有人向你索要财物,不要理睬他,赶紧离开,并将情况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或家长。第二,尽量融入到集体中,多交几个朋友、多帮助他人。第三,在人少或偏僻的地方,一定要注意留心谁在你身边,避免遭到别人的侵害。第四,校园暴力经常发生在学校外,所以上学、放学时与同学搭伴而行,这样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第五,遇到过分的侵害时,一定要大胆向公安机关报警,记住本地的报警电话是110。第六,看到别的同学被欺凌时,同样要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告,不要视而不见,成为冷漠的旁观者。

警官还宣讲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如何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依法进行惩处。最后,他提出殷切期盼,希望全体同学们能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的学生。

通过此次教育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增强了文明守纪意识,提高了抵制和防范校园欺凌的能力,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3.积极组织召开班会。班会课上,班主任组织学生围绕《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共建平安校园》为主题,结合近期全国发生的一些校园欺凌事件,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讨论反思。通过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沟通、交流能力。班主任还组织学生观看了津门湖街派出所警官录制的防校园欺凌的视频,孩子们懂得了如何分辨校园欺凌、怎样避免校园欺凌。

四、制度齐全,措施得力。

我校还制定了相应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措施。具体如下: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如有丢失、损坏、不健全的相关器械总务处要及时配备。

3.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者是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楼道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6.如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向班主任或级主任老师汇报。

7.建立出入大门登记制度。保安人员按要求及时开关学校大

门,持警械于室外值班,加大巡视次数,遇有不安全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并登记。学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上课时间关门,学生无特殊情况,不得擅白走出校门,离校必须由班主任写出门条,覆行正常手续后家长接出。门卫对来宾、来客和来访人员必须予以查询、登记,并与学校被访人员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