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少年非遗”与“民族美育”的教育理念及课程实践
信息 发布时间: 2022-12-08

  寒假期间我参加了“人教云教研”课程培训,聆听学习了乔晓光教授的非遗的文化理解与艺术教育——“少年非遗”与“民族美育”的教育理念及课程实践。兰岗教授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教学情境创设”。胡知凡教授“谈美术教科书的育人价值”。钱初熹教授的“构想未来——美术课程重新设计”。尹少淳教授“美术课程标准的节点”。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乔晓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文化遗产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艺术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看非遗、美术课程中的非遗时间突进与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乔晓光通过儿童剪纸课、“阅读生活”的实践两个课例指出非遗的教育传承提供了独特而又鲜活的艺术与文化的实践领域,非遗传统不是一个概念和知识构成的世界,而是由口传文化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的世界,也是今天的生活世界。乔晓光还指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文化的土壤。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是民族文化的情感之源,认识非遗、体验非遗、传习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这是今天时代赋予的使命。复兴民族文化,推动当代文化艺术的创造发展,也是朝向未来的开端。

  尹少淳教授详细介绍美术课程的发展简史,从课程标准体系的每一个发展节点出发,用生动形象的案例详细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美术课程具有人文精神的性质,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同时提出了为什么,凭什么进行世纪之初的课程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等等,给我们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尹少淳教授还提出了思维技巧的学习方法:反思性思维技巧、批判性思维技巧、创造性思维技巧。明确指出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能力。

  钱初熹教授从视觉、生活、工艺、环境等多方面阐述了美术在其中的重要性,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和实践,选择有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活动,对美术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何将艺术课程标准很好运用到美术课堂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将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值得深入思考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