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云教研培训总结
西青区富力中学 裴树丹
假期我认真参加了人教云教研,在学习过程中,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收益不少。
通过学习,我对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在“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完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强化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我反复学习,深刻体会到了2022版课标的发布是时代给予我们课程的方向指导,无论是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和主要变化,都可以感受到思政课要与时俱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并且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新课程标准在一开始就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使命,育人的道路上也要坚持育己,自己要成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的教师,也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二、注重思政课的学段衔接和循序渐进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自我认识”“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新课标列举了各个学段的主题学习、内容要求还阐述了教学提示,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进一步清晰明了的指明方向。各学段共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要有贯通性、衔接性,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思政课教师的努力。
三、注重课程核心素养培养
义务教育新修订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课程育人的系统性、体系化、整体化得以充分彰显。
为此,我们老师要充分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订了课程在同一核心素养指归下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并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加以实践性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闭环链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培养。
四、注重课程育人价值的实现
通过学习,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提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业务修养。